6月8日,在丹东新龙泰服装实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看到,裁片、整烫、检查、包装等工序,全部通过数据化智能管理系统完成。公司董事长邓飞雄介绍,智能制造“互联网+”模式已在企业初步形成。
近年来,我市加快推动5G、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,建设一批数字生产线、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,加速构建研发协同化、生产智能化、管理扁平化、服务延伸化的新型制造体系。实施“互联网+”战略,培育个性化定制、智能销售等新业态新模式,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,为丹东纺织服装产业加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动力。
如今,我市已培育出“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”和“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”两个国家级区域品牌,并以这两张名片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,积极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与国内市场全面融合,加速推进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、智能化改造升级进程。
丹东纺织服装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转型升级,与雄厚的产业基础密不可分。上世纪80年代中期,丹东纺织服装产业享誉全国,形成了化纤、棉、毛、丝绸等多种门类产品,构建了纺、织、染、服装等完整的生产体系。近年来,我市围绕改造升级“老字号”、深度开发“原字号”、培育壮大“新字号”作文章,加快纺织服装这一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,近千户纺织服装企业竞相发展,由为国际品牌代工向自主研发设计转型。唐人服饰旗下女装品牌“古唐东韵”和“唐人扎依娜”、金凤凰旗下女装品牌“优雅的秘密”、华洋纺织旗下男装品牌“德拉哈衣”、瑞沃尔制衣旗下户外运动服装“瑞沃尔滑雪服”和柞蚕丝服饰系列产品“栎丝御锦”等一批自主品牌正在逐渐壮大,开始占据国内外市场,形成了集纤维原材料制造、纺织制造、创意设计、服装制造、服装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,构建起“一基地三园区”的发展格局。
此外,我市纺织服装产业还得到了辽东学院的大力支持。据了解,多年来,辽东学院建立了与纺织服装产业相贯通、具有大纺织特色的产学研用平台。辽东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、服装与服饰设计、纺织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,深度推进校企合作,校企双导师指导,积极助力丹东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,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,全方位服务企业,积极解决人才、品牌、技术等瓶颈问题。
“丹东纺织服装产业已经迈出了转型升级的第一步。在双循环战略下,这一产业将从产业链向产业价值链谋变,发展丹东智造,重塑丹东纺织优势。”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接下来,我市将充分发挥“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”的品牌影响力,继续实施“布点结网”战略,以“智造强市”为契机,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;整合企业产能打造联合体,扶持“总部经济”,做大“贴牌加工”产业,培育“自主品牌”产品;带领企业走出去,拓宽合作渠道,促进产业快速做大做强。同时,加快重大项目的产业化进程,以新型纺织、面料、绿色环保印染生产和研发为重点,健全、延长产业链,尽快提高产业化水平,形成纺织服装产业新的增长点。 王洪满
本文来自丹东日报-丹东资讯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。
作者/来源: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